§1.0   

一、极限思想的起源以及它的大意

极限是高等数学中一个起着基础作用的重要概念,整个高等数学的体系都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。

【例1】中国古代有句古语:一尺之槌,日截其半,永世不竭

设原槌之长为一个单位长,用  表示第 n 次截取之后所剩下的长度,则

显然,当无限地增大时, 趋近于零。所谓“永世不竭”,意指它可以无限地接近于零,但总不会等于零。对  的这一变化趋势,我们一般采用记号来表示。

这便是极限雏型,它描述地是当  时,的变化过程。

由于极限是描述变量无限渐进某个量的变化过程,使得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十分困难,容易走入一些奇怪的认识误区

二、认识误区

【例2】讨论当时,函数趋近于多少?

因为,但。因此,在求极限时,可以约去非零因子,而得到      

而对于,很容易觉察出它的结果为2,这似乎又让了,岂不是产生了矛盾?

 

【例3( 芝诺悖论 )龟兔相距一个单位长,设乌龟的爬行速度为1,而兔子的奔跑速度是乌龟速度的2倍,则兔子永远也追不上乌龟。其理由是:当兔子追到乌龟的第一个出发点时,乌龟爬行了的距离;当兔子追到乌龟的第二个起点时,乌龟又爬行了距离,…,如此下去。

这一悖论十分地迷惑人,但如果是考虑龟兔赛跑的时间,不难发现这一悖论的错误。

最初龟兔之间的相距

第一段路程兔子所用时间为,龟兔之间还相距

第二段路程兔子所用时间为,龟兔之间还相距

………

n段路程兔子所用的时间为,龟兔之间还相距

n段路程兔子所用时间的总和为

显然,当时,,这表明兔子追不上乌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追不上,并非永远追不上。

在这一悖论中,正是由于存在着“龟兔之间的距离  无限地趋近于零,但总达不到零”这一认识上的难点,使得它容易迷惑人。

三、极限思想在数学史上所取得的成就

在初等数学中,往往只研究变量的状态性质(静态的性质),而极限是研究变量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变化趋势(动态的性质)。因此,极限思想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初等数学无法解决的问题,获得了一些令人激动不已的结果,使数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。

下面我们仅举两例,展示极限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成就。

【例4( 刘徽割圆术 )求半径为 r 的圆面积A

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为 是正多边形的周长, 是边心距。

如下图所示,考虑圆的内接与外接正多边形的面积n表示正多边形的边数。

显然有: ,而

 

直观上,当n无限地增大时,正多边形的面积无限地趋近于圆的面积。利用著名数学软件Matlab,编写了动画程序gs0101.m,运行该程序,可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一点。

由著名的极限

我们可得到圆的面积公式

【例5( 阿基米德穷竭法 ) 求由抛物线 轴及直线  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。

x 轴上从01的那一段区间上插入n+1个等分点

过这些点作平行于 y 轴的直线段,它们将图形划分成了n个“狭窄”的竖条,把这些“狭窄竖条”近似地看作“矩形竖条”,可求出它们面积的近似值

原图形面积可以用阶梯形的面积之和来近似地表示

显然,当 n 愈来愈大时(即:图形分划出的竖条越来越狭窄),这个近似值就越来越接近原图形面积的真实值。也就是说,原图形面积值为